见面与对话

第16课 :换掉脑中的大象

人无法做到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借口。当学校成绩考不好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会用以下的借口。

 

第一种借口:环境因素

“我的老师没有好好教导,所以我不会。”

“我的家里太吵了,没办法专心读书。”

“考场太冷了,我没办法好好作答。”

 

第二种借口:头脑不好

“我做得不好,我就是笨!”

 

第三种借口:假装自己很好

“成绩差?我不在乎!”

“不及格?还有很多人比我不好!”

 

有些成人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告诉自己类似的借口。

“因为别人比较厉害,所以我做不好。”

“因为我太差了。”

“我做不好?别人比我还糟糕!”

 

当孩子告诉家长一堆借口的时候,家长们可能就马上反驳:“不准给借口!”。当你的朋友告诉你以上的借口,你会不会告诉对方:“不要这样想!”把这些想法压制下去?

 

假如我说:“不要想‘大象’!”

那么,你的脑中出现什么呢?

 

 

 

 

是不是首先出现‘大象’,然后再把大象擦掉?

 

 

 

 

因为脑中要先有‘大象’, 才能把它擦掉。如果一开始没有想像‘大象’,就不需要在脑中擦掉‘大象’。同样的,因为脑中有错误的想法,才会一直想要切断。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错误的想法,根本不需要切断。因此,必须彻底转换想法的路 (郑明析牧师)

 

如果想转换想法,就要脱离现在这个层次。

 

想法有什么层次呢?身心语言程式大师罗伯特· 迪尔兹(Robert Dilts提出逻辑层次来解释想法和行为,一共 有6个层次 [1]:

 

 

逻辑层次的金字塔显示,最低层的因素是“环境”,也是最容易掌控及改变的因素。这样看来,以环境因素做借口的人,其实是自己的想法受困于这个层次。不是因为环境让他们做不到,而是他们 以为 环境 让他们做不到。

例子:

因为身边的人没有帮助/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料/ 因为我没有足够的时间。

 

这时候,如果从环境因素转换到行为的层次,就会思考,脱离环境因素之后,“我可以做什么”。例子:我可以找别人帮助,搜寻更多资料,换个时间做这件事。

但是,受困在行为层次的人会有以下的想法:

这件事我不要做/ 我不要准备/ 我随便做就好了。

 

当你发现自己有不要做的想法时,可以往上提升到能力的层次,亦即 “我能做什么”。例子:我能在一个月内完成这件事/ 我能持续半年参加培训/ 我能认真地做。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你必须明白:一个人的能力是透过持续不断的行为产生的。赛跑运动员每天苦练,才能跑得快;舞蹈员每天练舞,才能跳出标准的动作;厨师也是每天烹饪,才能拥有好厨艺。只要你肯一直做下去,你就会拥有能力。

如果脑中出现“我现在不能做好”的想法,表示你被限制于能力的层次。这时候,要再上一个层次,看看自己的信念价值。这两个概念告诉我们,为什么 我们要做某件事情。信念会告诉你能不能够做;价值则告诉你 这件事情 对还是错,好还是坏,应该还是不应该,重要还是不重要。

 

例子:当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 乔布斯 (Steve Jobs) 要开发新产品的时候,他只要求一件事,就是一定要成功。他总是不断创新,也注重完美的质量。iphone 无疑是人人梦寐以求的产品。接下来当他要开发ipad时, 尽管ipad不让人看好,他还是坚持到底。最后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价值观。

 

如果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模糊,就会认为“这件事不重要,不能成功”。于是,现在提升一个层次,使用身份的层次来思考。因为我在这个位置,所以我去做。例子:我是队长,所以由我来发动/ 我是足球队的前锋,主要攻入对方的球门/ 我是公司代表,可以为公司树立优良形象。

 

然而,有时候遇到瓶颈,看着自己的身份也觉得自己无法做得好。比如:我是足球队前锋,我真的可以攻入对方的球门吗?这时候必须提升到最高的精神/ 灵性层次。你的人生意义是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站在更高的位置思考,自己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而行动呢?足球队的前锋如果能以灵性来思考,就不会只是站在自己(身份)来思考,而是会站在自己的家人、民族甚至国家的角度来思考。为了让家人感到光荣,为民族争光,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甚至可以为了全世界的将来而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转换想法,就是指把想法的路整个搬到别的地方 (郑明析牧师),意思就是从低层次转换到高层次。最高层次的精神/灵性想法,就是包含了所有层次的想法:是摆脱环境、行为的局限,提高自己的能力,秉持信念和价值观,在自己的身份上,看着全体来思考并行动。因此,一开始就把脑中的大象换掉,以着高层次的想法来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