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负责一个长达一年的企划案。于是,他到处寻找可以做事的人,组织了一个团队开始工作。
半年后,企划案遇到了一些难题。有些团员开始失去做事的动力,有些则不想继续做了,工作进度严重被影响。
这个人想尽办法和每个团员沟通,告诉他们问题的严重性,而他们也答应会赶快改进。
可是后来却又故态复萌。
这个人又得跑去找那些不做事的人,请求他们赶快帮忙。
于是那些人很敷衍地做出一些计划案给他。
后来,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这个人一直请求团员帮忙,却搞到自己焦头烂额。
最后,这个人想来想去也想不通,只好请专家来帮忙。
专家深入地了解团队的状况。
这个人一开始和每个团员接触的时候,都表现得很客气,问说:
“拜托你帮忙吧!”
“你可不可以帮忙这个企划案呢?”
“如果你可以帮忙的话,就真的是太好了。”
后来,大家都不想做事的时候,这个人只好低声下气地请求团员的帮忙:
“请你赶快做吧!这件事非要你做不可。”
“算我求你了,我真的需要你的帮助。”
“请你一定要帮助我。”
拜托人帮忙、有礼貌地说话,难道有问题吗?
当然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我是来 “帮忙你”做事的,你应该要感激我才是啊!
现在出现难题了,我觉得我“帮不了”你,那我可以走掉,不是吗?
为什么非得要我继续“帮你”呢?
如果错误地表达,反而会产生问题。(郑明析)
如果因为想要表现得有礼貌而把自己摆在较低的位置说话,反而会导致误会,令对方拥有错误的期望。
“因为我是来帮忙的, 所以我没有必要负起责任把事情做好。”做事的人会拥有这种错误的期望。
如果一开始就说:“你答应的话,就是这个企划案的负责人,必须要做出成果。”,想必对方也会清楚知道自己的责任。
直接了当地说出目的,才能找对人、做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