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与对话

第152课: 孩子是粗暴还是温柔,选择在你手上

最近有个孩子因为祖父母责骂他,所以孩子持刀威胁要杀掉祖父母,让母亲惊慌不已。不久后,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带来上课时,对孩子说:“你昨天干了什么好事,你现在清清楚楚地告诉教练。不然,你知道我会怎样对付你的!”

我听到父亲这样的语气,心里吓了一跳。虽然他面带笑容地对孩子说话,但是却是笑里藏刀,说话带着威胁的语气,好像随时会动粗的感觉。

我认为那位父亲所使用的是粗暴养育方式,因此搜寻了一些研究资料。

 

何谓粗暴养育?

心理科学进展研究显示,粗暴养育包括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心理攻击还有强迫或者控制行为。

身体攻击和言语攻击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吼叫、呼巴掌、用难听的话责骂孩子。不过,心理攻击却不容易被发现,因为其表现的形式是忽视、拒绝、威胁和否定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强迫或控制行为也被列入粗暴养育范围内,其中包括无理由惩罚孩子、缺乏说理引导以及过度反应。看来那位孩子的父亲不只是威胁孩子,也缺乏说理引导孩子。

 

粗暴的人如果由粗暴的人来治理,反而会变得更粗暴。

如果由柔和的人来治理,就会修造得最快而变得柔和。(2017年10月8日主日证道– 郑明析

 

为什么不能以暴制暴呢?

近日《爸爸去哪儿5》,陈小春对儿子不耐烦也发脾气,儿子 Jasper 最后忍不住反击,说:“你冲我发火!”

早在1976年,社会学习理论指出,儿童会有样学样,学习父母的粗暴行为。各种研究显示,粗暴养育造成外化问题以及内化问题。

粗暴养育方式造成的外化问题,不仅造成儿童情绪失调及冲动行为,也促使孩子对于威胁性信号产生注意偏向。因此,孩子会对社会拥有认知偏差,会偏向使用攻击方式解决问题,也可能会滥用药物。

此外,粗暴养育会导致内化问题,亦即孩子对于自我认知的问题。父母的批评、忽视和敌意,会让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认知,产生抑郁和焦虑的情绪,长期下来可能导致社交焦虑。

反之,温柔教养却能让孩子的个性变得温和。

有时,会碰到比较难搞的学生。以前常常会对他们有敌意,尝试压制他们,结果他们的反应越激烈。后来,不管学生脾气坏还是特意捣乱,我都是好好地跟他们说道理,学生们反而比较容易改变。

许多艺人也实行温柔教养,其中的范例就是夏克立。夏克立的女儿,夏天,在《爸爸去哪儿》当中的表现证明了温柔教养的成功。

 

做父母的也是人,偶尔也会烦躁、生气、不耐烦,但是你可以选择把这些负面情绪放在孩子身上,让孩子变粗暴;也可以选择把它们放在别的地方,让孩子健康成长。

 

转载自 goodtalk.my/摄理教育作家-152

参考:

  1. 粗暴养育的内涵、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王明忠;杜秀秀;周宗奎。心理科学进展。2016。 Vol 24: Issue (3): 379-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