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面与对话

特殊教育的座右铭:一次教不会就教十次,十次教不会就教一百次

特殊教育是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达到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务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发展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百度百科显示,狭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是指身体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学生。由于特殊教育的对象一般主要指儿童少年,因此,狭义的特殊儿童又被称为“残疾儿童少年”、“缺陷儿童少年”或被简称“残疾儿童”、“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是指一个或几个方面明显超出常态(正常)的学生。这些差异可表现在肢体上和智力、感觉能力、情绪、行为、语言等心理上。广义的特殊教育对象既包括低于常态(正常)发展的学生,也包括高于常态(正常)的学生。

表面上人人都知道,特殊儿童不容易教;如果没有爱与忍耐之心,就不需要在这方面立足了。

三年前刚开始加入特教,我以为只要有爱心和会忍耐就能够教导这些孩子,但踏入这个领域之后发现,现实与想象的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教师不只要有爱和会忍耐,而是要有像 神一般的大爱和非凡的忍耐能力,才能让自己存在。

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指一切在学习能力与学习方面与一般学生差异较大,不适应教学环境,需要特别辅导的儿童;在我校的对象属于低于常态发展的学生。

特殊儿童的学习能力非常缓慢,老师在前面讲解一次是不足以让学生明白的。今天学会,明天就忘记。有些学生无法认出颜色,学了三年还是无法分得清红、黄、蓝;有些学生十一岁了才终于把号码一到二十成功写出来;有些学生今天掌握了“高”和“矮”,隔天又混淆了。性格比较暴躁的老师真的会怒火冲天、暴跳如雷。

学生的吸收能力是老师无法掌控的,老师唯一能够做的就是不停止地教导。一次教不会就教十次,十次教不会就教一百次,直到教会为止都要忍耐才行。<忍耐之人>会感到喜悦,<无法忍耐之人>则会以生气收场。

唯有忍耐到底的人会看见「花」,也会看见「果实」。(郑明析牧师

对我而言,“一次教不会就教一百次”成为了特殊教育的座右铭。他们不是学不会,而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学会一样东西或记住一样东西而已,也许一年、两年、五年或十年,相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

“今天你不会,明天我换个方法来教你;明天你还是不会,我再想新的方法来教你。” 

这不就是身为老师应当有的精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