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练,我的孩子啊,是很聪明的,在5分钟之内可以计算100题数学题。只是他太懒惰了,每天回到家只会玩电话,不肯做功课,所以成绩一落千丈。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啊!”家长向我诉苦。 我想,这是大部分家长会遇到的问题吧?孩子头脑非常聪明,学习能力非常好,就是没有学习的动力。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郑明析牧师说,必须要有核心,才能达成目的。 首先要有核心——智慧,才能在那基础之上不断累积知识而发光。要有智能地使用知识。所谓的智慧是什么呢?智慧,远远超过智力和知识,是综合逻辑、记忆、联想、理解、辨别、分析、判断、文化、中庸等等各种能力,让人可以思考、分析并且探求真理 ¹。 由此可见,我们一直以来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并没有教导我们 关于智慧,只是不断地累积 知识。教育的核心是把一个人的品性教好。中国至圣先师——孔子的教学就已经注重道德,主张仁与义²。教育,首先要让人学习正确的态度,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这件事,并正确地使用所学习到的知识。 可是,现在的家长们都不了解。我接触到的家长们很急于让孩子接受学前教育。孩子2、3岁的时候,就开始送孩子去学前教育班,学习简单的英语、数学、阅读、认字,有些甚至还上脑力锻炼班。大一点的时候,就去乐器班、舞蹈班、球类运动、游泳班等等。这就是“超前教育”。 来到学校,一年级、二年级还可以适应。三年级时,可以看见一些学生开始慢慢退步。到了四年级,学习就明显恶化。加上马来西亚学生必须要学习马来文、英文和母语,学生的负担真的很大。美国有一项实验发现,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比一般孩子高出15点。但是,在小学四年级时,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就渐渐失去高智商的优势。反之,没有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都可以追赶得上³。 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时刻都可以是教育的机会。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各方面发展,给予心理成长的支持以及鼓励,而非单单培养某样技能。 我们一起看看家长们可以如何帮助孩子: 1. 正确地引导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一旦确定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就不可转移其他的方向。要让孩子认真地、深入地研究,把这个兴趣稳定下来并持久做下去。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创新,才能看出成绩。并非考试考得好就是天才,也不是多才多艺就是王。要让孩子确认自己的目标,并且因为喜欢做而继续提升自己。 2. 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个性 我常常看见家长们急于给孩子最好的东西。只要孩子想要就可以马上得到,或者只要家长认为是最好的,都会塞给孩子。但是,家长们却没有给孩子最需要的东西,那就是------ 吃苦。...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