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课:惩罚 不该是侮辱

June 6, 2016教育作家

马丁•路德说:我们必须鞭打孩子,但我们同时也必须疼爱他们。但是,现今的校园恐怕还无法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晓芯的妈妈见到我的时候,眉头深锁地问:“晓芯在班上怎么样呢?是否有什么做不好的呢?”

这孩子非常开朗,也很好学,和同学们打成一片,看起来没什么不好的地方,只是不喜欢被人作弄。于是,我很好奇地问:“怎么了?有什么事情吗?”

一问之下,我才知道原来晓芯被学校老师重重地惩罚了一顿。国语老师说晓芯的字体非常不整齐,拍了照片,做成幻灯片播放给全班同学看,作为警告。(我的天哪,如果是我的话,根本抬不起头了。)

不单如此,老师当众把她的作业 狠狠地!丢在地上,破口大骂她没有用心写字。之后,还要晓芯拿着作业,放在头上,在课室里绕一圈!

听到这里,我吓傻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学校怎么会变成这样?

然后,(竟然还后续有来)晓芯被罚站在课室外,双手还要举起作业。那位老师在离开课室之前,竟然也没有让晓芯回到自己的座位。直到下一位堂课为止,晓芯一直都呆呆地站在课室外。

真令人心疼啊!想必身为父母的更是难过!自己的孩子不被尊重,被惩罚之后还被老师晾在一旁,简直就是无视孩子的人权。

虽然很气愤,但是晓芯的父母查看晓芯的作业,也询问同学事情的经过。我也看了晓芯的作业,其实字体不算很漂亮,但并没有糟糕到字迹模糊的地步。就算是字迹模糊、字迹凌乱也好,也不该这样惩罚一个小学生。

赏务速而后有劝,罚务速而后有惩,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常用的两条法则。做得好就得到奖励或者赞扬,反之做不好就有惩罚或者后果,不管是对小孩或成人也一样有效。但是,你是否真正了解什么是惩罚呢?

惩罚,是在人犯错之后得到的后果。

比如说,你违反交通规矩,结果被罚300元。心痛那白白溜走的300元,同时你心里也会记得这一次的教训,下次也就不敢再违规了。

因此,惩罚,也让人学习如何避免犯错。

行为心理学家,Skinner,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动物透过‘惩罚’学会了避开危险。同样的,人类也是透过‘惩罚’学习的。

既然‘惩罚’的用意是要让人学习并且避免犯错,那么真的必须去思考,到底在惩罚学生的时候,是否真的让学生们学会了避免犯错的方法?还是只是让学生们害怕被惩罚?

记得我小时候,不管犯什么错,妈妈都是以藤鞭侍候。老一辈人所提倡的“打了就会学乖”、“教训了就会变好”,似乎已经变成一种固定观念,甚至有人建议要施行体罚制度来管制学生纪律。惩罚,不是不好。适度的惩罚的确可以让人学乖。但是,惩罚不应该是一种侮辱。

如果你是7岁的晓芯,写字的能力还不算很好,却被老师当众惩罚你,责骂你,还要罚你绕场一周,站在课室外,双手举起作业,恐怕你心里早已经在哭泣。

郑明析牧师的意见是,面对有错误、需要改正的人,如果你尖锐地对待对方,就会好像以原子笔尖来刺到对方一样,让对方受伤、让对方吓到、让对方感到害怕。假如只是想要使用惩罚来对付学生,那么惩罚就变成了吓唬学生的工具。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学习的管道,而不是惩罚孩子、让孩子受伤害的管道。

Join the discussion 2 Comments

  • 恬妈 says:

    我的天,现在的老师都这样吗?看了,我好心疼。
    这样的举动真的会造成小孩的心理阴影。我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在课室里大声地说我的字太大个,都写出格子了。回家后好难过,妈妈就帮我将作业簿全部擦掉从写,因为这样造成我写字都很“龟毛”,很小个。

Comment / 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