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常常出现这些想法,信仰的忧郁症和焦虑症已经悄悄找上你了

March 4, 2025走进心理治疗室

想法扭曲

想法出错时,会导致我们忧郁或者焦虑,这些被称为“扭曲的认知”。当我们产生扭曲的认知时,会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发展出忧郁症或者焦虑症。在信仰上也是这样,会发展成 “信仰忧郁症”或者“信仰焦虑症”。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书4:23)

如果你常常出现以下的想法,信仰的忧郁症和焦虑症可能已经悄悄找上你了。

(1)“全”或“无”思维

通常出现这种思维的人,只看见两种可能性,要么是零分,要么是100分,无法接受还有其他分数的可能性。比如,弹钢琴的人出了一些小差错,这个人就无法接受自己有小差错,觉得自己没有做到100分,简直糟透了。虽然今天的表现可能是90分,但是这个小差错在他眼里等于他直接拿了零分。

(2)以偏概全的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把一次的事件当作是整体的表现,只从一个观点看待整体。比如,传福音被人拒绝一次,就认定全世界的人都会拒绝他;尝试做一件事情,失败了,就认为自己很笨,做什么都会失败。如果常常带着这样的扭曲思维,就会导致自卑,甚至无法改变自己。

(3)低估正面信息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低估正面信息的人会认为自己的优点不值得一提。比如,在教会中得到大家的认定,但是他却说这些认定只是因为大家表面的客套功夫而已。

(4)读心术思维

通常拥有读心术思维的人,不喜欢和人沟通,因为他在还没沟通之前,就开始“读心”,觉得自己知道对方的反应是什么。比如,今天某个弟兄看到你,没有微笑也没有跟你打招呼,你就觉得“他一定是讨厌我”;或者,你很想提出意见帮助团队变得更好,但是却认为“对方一定不会听的”,所以放弃了沟通。

Hand drawn facepalm illustration

(5)“应该”、“必须”思维

这个是指你把不恰当的期望强加在别人身上,或者强加在自己身上。

比如:某人说:他是长辈,他“应该”牺牲多一点的 (没有人是应该无条件牺牲的);

她是我的闺蜜,她“应该”随传随到的,为什么她没有这样?(没有人应该随传随到的);

我是指导者,我“必须”让所有的人都满意的 (就算做得再好,也不会让所有人都满意的)。

有些事情并没有所谓的“应该”或“不应该”,而是找出方法去协调和解决问题。

(6)控制谬误

拥有这种认知的人,对于“控制”的信念不准确。

一种是认为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无法改变命运。这种思维的人常常在生活中很容易放弃,没有信心去尝试改变自己。

另一种是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控制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这种思维的人是太过自信,但是忽略了某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我们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我们也无法强迫别人改变。或者我们无法控制环境。

(7)改变谬误

拥有这种扭曲认知的人,会给与别人鼓励或者压力,借此希望别人能够按照自己期望的那样去改变。他们认为,他们的幸福或者成功,都是因为别人,所以他们想要改变别人来实现他们的心愿。

比如,某位妈妈认为“只要我的孩子可以安静一整天,我就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因此,这位妈妈就会因为孩子吵闹而觉得自己是一位失败的妈妈。

(8)“付出必有回报”思维

这类认知具有潜在的破坏性。人们认为,只要我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但是,并不是每件事情都会得到自己想要的回报的。因此,当预期的回报没有出现的时候,拥有这种想法的人就会失望、愤怒甚至抑郁。

比如,某人在教会努力做事,认为神一定会祝福他的。但是,当他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祝福时,他可能会埋怨神,觉得神没有看见他的努力,或者觉得神不爱他了。

“要修造并造就内心,剪除不义。” ——郑明析牧师

扭曲的认知和想法让人产生负面的情绪,也会导致心理上的痛苦。因此,我们要能够意识到自己扭曲的想法,然后马上改正这些想法,才能让生活更加顺利,信仰更加提升。

 

Comment / 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