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和小忠谈到了他的考试成绩。小忠的父亲说他没什么努力,很难专心温习。小忠说,这次考试马来文有50分。我问他不想考到A吗。这孩子皱着眉头认真地考虑了一下,说:“教练,很难的啊!我的马来文这样差。从以前到现在都没有考超过50分,不可能会再进步了。” 这对白很熟悉吧? “不可能变好的。” “不可能做到的。” 从小开始,我们或许经历无数失败或挫折:考试不及格、比赛落选、被人排挤、被人看不起、失恋、被革职、无法达到目标、无法改变自己等等。有些是我们可以承受的,有些则是我们无法承担的。尤其当我们无法靠自己的能力改变时,更是感到绝望。我们会对自己说:“算了吧,不管做什么,结果还是一样的。” “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 于是,我们灰心了。 这是一种无助的心态。美国心理学家——— 马丁 。赛利格曼(Martin Seligman) 和同事麦尔 (Steve Maier)在1967年针对这种状况进行研究。 赛利格曼和麦尔以狗进行了实验。实验中使用三组的狗。第一阶段,是按钮训练。第一组的狗接受电击,只要按下按钮就可以停止电击。第二组的狗也接受电击,但是不管它们按下什么按钮都无法停止电击。因此,第二组的狗只能被电击而无法逃脱。第三组狗则没有被电击。 在实验的第二阶段,这三组狗也接受电击,但是这次是要跳到箱子的另一端才能避开电击。实验结果显示,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很快就学会怎样避开电击,相反的,第二组的狗却呆呆不动,直到电击停止为止。 是什么让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狗避开电击?又是什么让第二组的狗呆呆站着被电击? 是经验。无数次相同的经验。 人,是不断累积经验来学会一些事情的。我们透过经验学到什么是成功,也透过经验学到什么是失败。当你失败一次、两次,你或许会感到有一点挫败,不过你还是会尝试再次努力的。然而,当你失败了十次、二十次、五十次、甚至一百次,你就会感到越来越无助。经验告诉你,你是失败的!于是,当你再次遇到挫折时,你感到无助,感到不知所措,甚至呆呆不动。这种情况称为: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
Read More